在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培育和形成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其中蕴含的“以人为本”“协和万邦”“天人合一”等传统观念,影响着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和行为方式,成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价值内核。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相结合,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一系列重要论述。这既精辟诠释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邃底蕴,也深入发掘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真正体现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首先,对“以人为本”治国观的阐发。中国自古就有“民为邦本”“君舟民水”“得民心者得天下”等民本思想和政治智慧。比如,《管子》有言,“夫霸王之所始也,以人为本”;《孟子》曾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史记》指出,“王者以民人为天”。中国共产党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不仅传承了中华传统民本思想,而且深化了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斗争中,党和国家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采取了最全面、最严格、最彻底的防控措施,取得了全国抗疫斗争重大战略成果。
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取得了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在脱贫攻坚过程中,我们始终坚定人民立场,注重发挥人民主体性作用,把群众满意度作为衡量脱贫成效的重要尺度,重点解决贫困群众的民生需求。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将“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作为2035年远景目标之一,并要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这进一步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秉承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其次,对“协和万邦”全球观的拓展。中华民族向来爱好和平,并把“天下大同”作为孜孜以求的美好夙愿。《尚书·尧典》提出:“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从家族和睦到社会和谐,从四海一家到世界和平,契合了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抱负。中国古语中“亲望亲好,邻望邻好”“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等主张,则是中华民族友善包容理念的表达,体现了中华民族以和合之道来处理人与人、国与国之间关系的智慧。
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富有中国文化特质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倡导世界各国要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原则,携起手来共同应对各种风险与挑战,实现全球共同发展、合作共赢的美好愿景。近年来,我国通过共建“一带一路”、双边与区域命运共同体建设、坚定维护多边贸易体制、积极参与全球治理等,不断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获得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和积极响应。
2020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蔓延,中国提出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倡议,推进疫情防控国际合作,向150个国家和4个国际组织提供抗疫援助,展示了中国负责任大国的道义与担当,体现了人类命运休戚与共的天下情怀。和睦、和谐、和平的价值取向一直深深影响着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以和为贵”“和衷共济”“和而不同”等和合思想也为推动构建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贡献着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
最后,对“天人合一”生态观的升华。在中华文明史上,古代圣贤们将宇宙万物看作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并认为人与自然应当和谐共生。例如,儒家倡导“仁民爱物”,将仁爱思想扩展至宇宙万物,有“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天地合而万物生”等观点;道家主张“道法自然”“万物与我同体”;《易经》提出“与天地和其德”。从“天人合一”理念出发,许多思想家提出尊重、爱护、善待天地万物的观点,如朱熹的“取之有时,用之有节”、王阳明的“见草木之摧折而必有悯恤之心”、张载的“民吾同胞,物吾与也”等。
党的十八大以来,为解决生态环境和气候变化等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并强调国际社会应该携手同行,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之路,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坚持走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发展之路,这为“天人合一”思想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2020年是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决胜之年,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导下,我国努力践行“美丽中国”“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等理念,充分发挥《环境保护法》、“绿色政绩观”、环保督察制度等的规范作用,全面打响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亲仁善邻、协和万邦是中华文明一贯的处世之道,惠民利民、安民富民是中华文明鲜明的价值导向,革故鼎新、与时俱进是中华文明永恒的精神气质,道法自然、天人合一是中华文明内在的生存理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我们应当努力创新与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赋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让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人们的生产生活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作者单位:华侨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1年3月25日第2133期 作者:索燕华 陈宇忻